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学院师生员工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社会公众)依法获取学院信息,提高学院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学院依法治校,充分发挥学院信息的服务作用,根据《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教育部令第29号)、《浙江省教育厅机关政务信息公开实施办法》、《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厂务公开实施办法》(杭钢党发〔2009〕43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政府信息公开前审查等实施办法的通知》(温政发〔 2008 〕35 号),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信息,是指学院在学校管理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所称信息公开是指学院根据法律法规和高校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将信息及时、准确地向全院师生员工或社会公众公布。
第三条 学院信息公开工作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杭钢集团统一指导、监督下进行。
第四条 学院成立信息公开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公开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办)和信息公开督察小组,信息公开督察小组由纪检、监察、工会组成。学院的信息公开工作按照党委领导、行政实施、工会参与、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督查的工作机制进行。
学院各职能部门负责学院行政各单位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各二级学院、系(部)、部门、二级单位办公室负责本单位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并向社会公开名称、负责人、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
学院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名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公开办公室;办公地址:温州市府东路17号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办公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13∶30—16∶30;联系电话:0577-88332967,传真号码:0577-88377304;电子邮箱:
zjitc@mail.zjitc.net.
信息公开办公室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学院信息公开的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拟订学院信息公开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
(三)组织编制学院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等;
(四)管理、协调和组织各二级学院、系(部)、部门、二级单位信息公开工作;维护和协调更新本校公开的信息,具体承办本校信息公开事宜。
(五)协调对拟公开的学院信息进行保密审查,组织学院信息公开工作的内部评议,推进、监督学院内设组织机构的信息公开。
(六)总结经验,组织交流,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第五条 各二级学院、系(部)、部门、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本部门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责任,并指定人员负责本部门信息公开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信息公开督察小组负责对学院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 公开的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做到公开内容真实,公开程序规范。
第七条 学院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学院信息。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校园稳定、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予以澄清。
第八条 公开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校园稳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应按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公开。
学院的信息发布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保密审查,首先由信息编制单位提出公开方式建议(主动公开、申请公开和内部机密),重大信息由信息公开办公室组织审核,确定秘密等级后再予以公开。
第二章
公开的范围和内容
第九条 学院信息公开分为向校内师生员工公开和向社会公众公开(以下分别简称为向校内公开和向社会公开)。
第十条 信息公开的属性分为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各二级学院、系(部)、部门、二级单位在制作信息时或获取信息后就应当明确该信息的公开属性和公开的对象。难以确定公开属性的,应及时报请主管部门或省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确定不予公开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学院编制公布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并及时更新。
信息公开指南应当明确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和获取方式,依申请公开的处理和答复流程等。
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包括信息的索引、名称、生成日期、责任部门等内容。
第十二条 信息公开的基本要求
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信息,应当主动向校内公开:
(一) 涉及本校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
(二) 需要本校师生员工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 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办事程序等;
(四)其他应当向校内主动公开的。
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信息,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
(一)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本校历史沿革,专业设置,管理机构设置、职能及办事程序,招生收费等情况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的。
第十三条 信息公开的内容
学院应当主动公开以下信息:
(一)学院名称、办学地点、办学性质、办学宗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内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学院领导等基本情况;
(二)学院章程以及学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学院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四)各层次、类型学历教育招生、考试与录取规定,学籍管理、学位评定办法,学生申诉途径与处理程序;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情况等;
(五)专业设置,重点专业建设情况,课程与专业培养方案,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与图书藏量,教学与科研成果评选,国家组织的教学评估结果等;
(六)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助学贷款与勤工俭学的申请与管理规定等;
(七)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办法,教师争议解决办法等;
(八)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与投诉方式;
(九)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学院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财政性资金、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
(十)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处置情况,涉及学院的重大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情况;
(十一)对外交流与中外合作办学情况,外籍教师与留学生的管理制度;
(十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
(十三)学院应当明确其他需要主动公开的信息内容与公开范围。
信息公开的具体内容详见《学院信息公开目录基本要求》(附件)。各二级学院、系(部)、部门、二级单位应当根据公开内容对照执行。
第十四条 本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以下统称申请人)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特殊需要,向学院或二级学院、系(部)、部门、二级单位申请获取相关信息。
第十五条 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信息不予公开: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
(二)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
(三)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侵害的;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学校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
其中第(二)项、第(三)项所列的学院信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学院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可以予以公开。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的信息公开制度,由信息公开办公室明确其信息公开的具体目录。
第三章
主动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七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学院信息,通过学院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公开。学院还将积极利用各种会议、年鉴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校刊、校报、校内广播、视频和信息公告栏等校内媒体公开学院信息。根据需要设置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或者电子屏幕等场所和设施。
第十八条 学院在学院网站开设信息公开意见箱,设置信息公开专栏、建立有效链接,及时更新信息,并通过信息公开意见箱听取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向信息公开督察小组和信息公开意见箱反映。
第十九条 学院应当将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分别汇编成册,在新生和新聘教师报到时发放。
第二十条 对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学院实行决策前信息公开和实施过程的动态信息公开。决策内容需要征求教师、学生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意见的,征求意见的期限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确保公开的有关信息在整个征求意见的期限之内均处于公开状态。
第二十一条 定期对校内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和汇编,将汇编置于各单位的办公室、档案馆、图书馆等场所,并在学院网 站予以公开,以方便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免费查阅。
第二十二条 属于主动公开的学院信息,应当自该信息具备公开条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利用符合信息内容特点,便于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知晓的形式予以公开。公开的信息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20个工作日内予以更新。法律法规对信息内容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章
依申请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二十三条 学院处理信息公开申请由受理申请、处理(包括征求第三方意见)、答复、信息提供等环节构成。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向学院申请公开学院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单位代为填写信息公开申请。
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
(二)申请公开的学院信息内容的准确描述,如信息名称、文号或者其他重要特征;
(三)获取学院信息的形式。
学院可以询问申请人获取学院信息的用途。可以向申请人提供申请书的格式文本;
(四)申请人的签名或盖章(以数据电文形式提出申请的可省略);
(五)申请时间。
第二十五条 对于申请人提出的学院信息公开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处理并作出答复: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属于本校公开职责权限范围,但尚未制作或者获取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信息不存在;
(四)不属于本校公开职责权限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信息的掌握单位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单位的名称、联系方式;
(五)申请公开的学院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对不予公开的部分,应当说明理由;
(六)申请内容不明确,且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在合理期限内补正,申请人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放弃本次申请;
(七)同一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重复申请公开同一信息,已经作出答复且该信息未发生变化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再重复处理。
第二十六条 学院认为申请公开的学院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告知第三方。
第二十七条 收到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之内予以答复。需要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办公室主任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申请公开的学院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二十八条 对于可以公开的学院信息,能够在答复时提供具体内容的,应当同时提供;不能同时提供的,应当在申请人按要求办妥手续后当场提供;不能当场提供的,应当在申请人办妥相关手续后10个工作日内提供。
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方式和载体形式提供学院信息。无法按照申请人的要求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提供。
对申请人申请公开与本人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特殊需要无关的学院信息的,可以不予提供。
对已明确答复不予公开或不予提供的信息,各二级学院、系(部)、部门、二级单位不得再以任何形式公开或提供。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向学院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学院信息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证明文件。
申请人有证据证明学院提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学院信息记录不准确的,有权要求学院予以更正;学院无权更正的,应当转送有权更正的单位处理,并告知申请人。
第三十条 向申请人提供学院信息,除可以收取实际发生的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方式提供学院信息。
收费标准按照浙江省财政厅、物价局的规定执行。收取的费用全部上缴学院。
第三十一条 申请人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办公室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申请人存在阅读困难或者视听障碍的,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五章
监督和保障
第三十二条 学院内设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对本校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应当有教师、学生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代表参加。信息公开监察部门为学院纪委、监察审计室。
学院将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干部岗位责任考核内容。考核工作可与年终考核结合进行。
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认为学院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学院纪委、监察审计室或者学院上级主管部门举报。学院纪委、监察审计室收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调查处理,并书面向举报人告知处理结果。
申请人认为学院在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师生员工也可以提出申诉。
第三十四条 学院每年初编制上一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评议通过后,并于每年10月底前向社会公布并按规定报送浙江省教育厅、杭钢集团和温州市主管部门。
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动向校内和社会公开信息的情况;
(二)依申请公开学院信息和不予公开学院信息的情况;
(三)本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评价情况;
(四)学院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五)因学院信息公开工作遭到举报、提出申诉或诉讼的情况;
(六)本校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三十五条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违反《条例》或本实施细则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不及时更新公开的信息内容、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
(三)公开不应当公开学院信息的;
(四)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五)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学院信息的;
(六)在学院信息公开工作中隐瞒或者捏造事实的;
(七)违反《条例》和本实施细则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六条 学院将开展信息公开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为学院信息公开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已经移交档案馆的学院信息的公开,依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所涉及工作日的计算,若遇国家法定假日或高校寒暑假,则按其公布的假期起止日顺延。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实施。